西安景观亮化照明工程-在科技赋能下绽放出穿越古今的魅力

2025-09-28
        当西安城墙的青砖在暮色中渐隐,一束束智能光流却正从数据终端奔涌而出 —— 这是西安智慧港智能科技为古城量身打造的 “光影神经网络”,让钟鼓楼的飞檐、大雁塔的轮廓、浐灞的河岸,在科技赋能下绽放出穿越古今的魅力。

        作为西安景观照明升级的核心参与者,西安智慧港智能科技始终以 “科技 + 文化” 为双引擎。在大唐不夜城的改造中,其研发的 “AI 光影控制系统” 成为关键:通过部署 328 个环境感知节点,系统能实时捕捉人流密度与天气变化,自动调节 2800 余盏灯具的亮度与色温。当游客驻足观赏《再回长安》实景演出时,灯光会随剧情节奏渐次明暗,连地面投影的唐代侍女图案,都能根据观众脚步实时互动,让 “一步一景、步移景异” 从构想变为现实。“以前灯光调节全靠人工,遇到暴雨或节假日,总要跑现场应急。” 项目工程师李哲的感慨,道出了智能科技带来的改变 —— 如今通过云端后台,只需 3 分钟就能完成全域灯光参数调整,响应速度提升 90%。

1622015123873601.jpg

        在浐灞生态区的 “金绿辉映” 亮化工程中,西安智慧港的 “低碳智能照明方案” 更显匠心。团队为 757 栋楼宇定制了具备能耗监测功能的 LED 灯具,配合 41 个智能监控点位形成 “光环境闭环管理”:日间自动收集太阳能储电,夜间根据车流、光照度动态调节亮度,深夜时段切换至 “星芒模式”,既保留安全照明,又避免光污染。数据显示,这套系统让浐灞岸线的照明能耗降低 42%,年节电超 300 万度,相当于减少 2400 吨碳排放。“灯光亮起来的同时,夜空也没暗下去。” 家住附近的市民王女士笑着说,如今傍晚在河边散步,既能看见楼宇的璀璨光影,抬头还能望见漫天繁星。

        更值得一提的是,西安智慧港智能科技将 “文化解码” 融入技术研发。在大明宫遗址公园的灯光升级中,团队通过三维建模还原唐代宫殿轮廓,用 2000 余盏定制灯具复刻出 “九天阊阖” 的恢弘场景;开发的 “光影文创系统”,还能让游客用手机扫描灯组,获取文物背后的历史故事,实现 “灯光即媒介,所见即知识”。去年春节期间,这套系统带动大明宫夜间游客量同比增长 65%,成为 “科技活化文化” 的典范。

f34c1c1049afdd2213c1297165a8f0a4.jpeg

        从大唐不夜城的互动光影,到浐灞的低碳照明,再到大明宫的文化解码,西安智慧港智能科技正以看不见的智能,点亮看得见的美好。当古城的夜色在科技与文化的交织中愈发灵动,这份 “智绘夜长安” 的答卷,不仅是西安景观照明的升级,更是一座城市用科技致敬历史、用智慧拥抱未来的生动注脚。


下一篇:这是最后一篇
上一篇:这是**篇